到底是心理学在解释我们,还是我们在解释心理学?

2020-09-12 14:04:43 来源:525心理网
浏览量:

前些天看了本书,书名叫《色彩心理学》。读完之后,个人感觉跟乐嘉写的《色眼识人》略有不同,但。书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,讲的是快餐店装修成红色的可以增加食客的食欲,但也会令人产生焦虑的情绪。合上书,我立即百度了一下红色对人的影响,得知红色会刺激神经系统,增加肾上腺素分泌,增强血液循环,接触过多也会让人产生焦虑情绪。为了验证这种说法,我将电脑的主题设置成红色。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红色主题的电脑后,我还真就觉得心情很烦躁,怎么看电脑都觉得不爽。当下我觉得这个色彩心理学还真挺准的。可回过头来又想了想,我以前也接触过不少红色的场景,比如我自己的QQ空间就是红色的,但以前怎么没发现我在浏览QQ空间时会感到烦躁呢?所以说,到底是我本身就会对红色产生这样反应,还是在我得知了红色的作用后才产生这样的反应呢?亦或是知识加深了我对这种反应的感知能力呢?

到底是心理学在解释我们,还是我们在解释心理学?

由此我就想到了我们平时常见的心理测试。我们在做趣味心理测试时,往往觉得这些测试都很准,自己的性格特点就和答案说的一模一样,特别是经常能跟生活中的场景对应上,也因此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这些测试结果的认同感。可事实真是这样的么?是答案真的就说得很准呢,还是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对号入座呢?

到底是心理学在解释我们,还是我们在解释心理学?

今天上专业课,王老师也举了一个例子,说的是有人用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来分析李商隐这个人。先简单介绍一下精神分析学派,说到精神分析就不得不说佛洛依德,他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,也是“泛性论”的代表人物。佛洛依德写过一本书叫《梦的解析》,书中说要是梦到“洞”“井”之类的,那就是象征女性的生殖-器;要是梦到“雪茄”“蜡烛”之类的,那就是象征男性的生殖-器。回到例子中,研究人员觉得李商隐的《无题》(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)和《夜雨寄北》(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)都提到了蜡烛,而且都是受伤的蜡烛,所以推断出李商隐有“自阉”倾向,并且又用李商隐不和妾同房之类的事情来佐证。那事实是不是这样呢?到底是李商隐真的有“自阉”情结才写出这样的诗词,还是后人误解了呢?

到底是心理学在解释我们,还是我们在解释心理学?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  • 该信息已过期

随机看看

NEW ARTICLE

热门文章

HOT ARTICLE